首页  > Resources > Field Observation
位山生态水文观测站
站点简介: 
  位山生态水文观测站位于位山灌区中部一片农田内(116°3′15.3″E, 36°38′55.5″N, 30 m a.s.l.)。位山灌区(115°24′–116°30′E, 36°12′–37°00′N)位于华北平原中部,隶属山东省聊城市,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,也是中国第5大灌区,设计灌溉面积约为3600 km2。灌区从位山闸引黄河水,通过两条总干渠进入东、西沉沙池,然后通过3条干渠将水输送到各县市。位山灌区有干渠3条总长274 km,分干渠53条,支渠385条,各类水工建筑物5000余座,主要采用天然河道排水。位山灌区始建于1958年,当初由于大水漫灌造成大面积盐碱化,被迫于1962年停灌。经过多年的排水改造,1970年开始恢复灌。
 
 
  站点紧邻灌渠,灌溉便利,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范围为1.0~3.5 m。我们于2008年小麦季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测定,5、10、30、50和100 cm深度处的含量分别为1.7%、1.7%、0.9%、0.4%和0.3%,表层(0~20 cm)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4.5 g kg-1,高于中国北方农田的平均值(9.29 g kg-1),但和全国农田平均值相当(13.65 g kg-1)。该站所在农田每年玉米收割之后进行一次翻耕,而小麦收割之后不进行翻耕。作物收割后全部实现秸秆还田。
 
  观测站的观测仪器及项目均与国际同类观测一致。观测项目包括常规气象、地表通量、土壤状态以及作物生长状态。观测仪器大部分安装在一座高10 m的铁塔上,另外一部分则埋置在紧挨铁塔边的两个土壤剖面中,少数观测项目需要人工定期采样观测。除人工观测项目外,其余观测数据均自动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。
 
  常规气象观测仪器全部安装于观测塔上,观测项目包括降雨、日照时数、风速/风向、空气温/湿度、辐射、气压等,具体说明详见表1。地表通量观测采用四种测量方法,分别为涡度相关系统(EC)、波文比系统、大孔径激光闪烁仪(LAS)及土壤呼吸仪。其中,涡度相关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通量(包括潜热通量、显热通量以及CO2通量)观测仪器,也是精度最高的观测方法;波文比系统(测量潜热和显热通量)的测量精度较低,已逐渐被涡度相关法所取代;大孔径激光闪烁仪广泛用于测量区域(千米尺度)平均显热通量,由于与遥感影像的尺度匹配,该方法已成为验证遥感模型最有效的手段;土壤呼吸仪用于测量土壤的CO2释放量,与前三者的测量项目不同,它是涡度相关系统的重要辅助。涡度相关系统通过悬臂安装在冠层上方3.7 m处,由三维超声风速仪及开路红外CO2/H2O气体分析仪组成。波文比系统由安装在不同高度处的空气温/湿度仪组成。LAS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,分别安装于通量塔的两侧,安装高度zLAS均为11.5 m,光程L为878 m,接收器的光学直径D为145 mm。考虑到该区域内盛行风向为东南方向,为减小源区内下垫面不均一的影响,LAS设置为东北-西南朝向。
 
  土壤状态观测项目包括土壤热通量、土壤水分、土壤温度以及地下水埋深。两个土壤热通量板分别埋置于观测塔的东西两侧,同时东西两侧还各设置了一个0~160 cm深的土壤观测剖面,用以观测土壤水分及温度。地下水位仪置于紧邻观测塔旁的水井中。
 
  作物生长观测包括叶面积指数、冠层高度以及产量。观测频率是每两周一次。叶面积采用直接测量方法。对于小麦,在塔的附近随机选取3个1×1 m2的小块,先记录每块总的小麦蘖数,再从每块里随机抽样,并记录各样本的蘖数。采用叶面积仪测量每个样株的总叶面积。通过各块与样本的蘖数之比可以得到各块的叶面积,最后取其平均值;对于玉米,采样则基于10 m内的玉米植株,其它流程与小麦相同。2008年6月夏玉米季开始,叶面积指数采用冠层分析仪(LI-2000, LI-COR, Inc., Lincoln, NE, USA)间接测量。产量估算采用随机采样法。在观测塔周围随机选取4处1×1 m2范围大小的地块,将其内的作物收割,风干后称重。风干后将麦粒放入烘箱,在80 °C条件下烘烤14个小时,最后得到产量的干重。
 
观测项目: 
 
 
 
站点负责人: 雷慧闽

 

电话:010-62796971 地址: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新水利馆 邮编:100084
Copyright © 清华大学-全球水循环模拟与预报团队 技术支持:尚品中国